时间:2023-04-10 19:44:59 | 浏览:1
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等待大陆对于台湾省长蔡英文与美国众议长麦卡锡会面的回击。4月8日一大早,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表示,北京时间2023年4月8日至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按计划在台湾海峡和台岛北部、南部、台岛以东海空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此前被台湾舆论视为回击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我们的海巡06轮编队在4月5日当天开启台湾海峡中北部巡航执法;另一个是山东舰航母编队经过台湾东南部的巴士海峡到西太平洋训练。第三是大陆宣布对台美部分人员和机构实施制裁。
此次军演的时间跨度明显比去年8月份时任美国众议长佩洛西访台之后的围台军演要短,但是足以震慑台独。让台湾比较有感的还有“台湾海峡中北部联合巡航专项行动”,有台湾学者表示,大陆借这一项行动将台湾海峡变成实际控制的内海,其目的则在警示台湾,今后若台海有事或出现台独行动,大陆将通过海事执法封锁台海,造成台湾对外贸易、海上运输与能源进口等方面的重大损失;这一行动同时再次彰显所谓“海峡中线”已经不存在。
此次围台军演正在进行,它的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像去年一样粉碎反中抗陆牌、让民进党在县市长选举中一败涂地?还要看明年台湾省长选举的结果究竟是利于美国继续以台制陆,还是利于大陆反击美国的围堵。
最近卫来一直在利用业余时间读一本书: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约翰·刘易斯·加迪斯写的《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这本书从战略的目标、对威胁的认识以及实现战略的手段三个方面,对前后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奉行的遏制战略进行了系统考察,也可以说是一部冷战史。
美国为什么要在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之后还不断推动北约东扩?为什么执意要在乌克兰策动颜色革命、二十年如一日最终诱发俄乌战争爆发?为什么要通过支持台湾走向事实上的独立来实现以台制陆?为什么要在中国周边动员、拉拢日韩澳印对抗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在南海挑起越菲马文莱印尼与中国对峙?读了《遏制战略: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这本书,你就会明白,美国是按照冷战时期已经获胜的斗争策略来对付被它认定为敌人的中俄的。这也意味着,无论中国作出怎样的妥协,美国都不会停止用这套把戏来搞定中国。读这本书确实有点让人后背发凉。
比如书里面有一个毁三观的说法:战争比和平要好,当这场战争能够让美国避免整个国家陷入一场跟对手的全面战争,而这场全面战争有可能导致美国现有的生活方式、经济成就被摧毁的情况。
这套在上世纪40年代就由美国冷战设计师乔治-凯南设计的理论还说,美国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单靠自身的力量去维护国家利益(现在来说就是美国的世界老大地位),非但维护不了,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利益。因此美国要采取的斗争策略是鼓励自己的盟友,跟自己的主要敌人互相消耗,在美国不直接出兵的情况下,通过出钱出武器来消耗主要敌人的国力。
这其实就是美国在俄乌战争时期正在做的事情,美国首先通过将势力范围推进到乌克兰让俄罗斯忍无可忍最终对乌克兰下手,然后带领北约和欧盟支持乌克兰不断消耗俄罗斯的国力,但是美军直到俄乌战争消耗掉俄乌两国大量有生力量、持续一年多还在袖手旁观,另一方面美国还在阻扰一切鼓励俄乌坐下来谈判的努力,一心一意要使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根据美国的冷战策略,这时候的战争比和平要好。
美国的这样一种斗争策略,其理论源头在300年前的英国“离岸均势理论”:某个国家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实力,在两个国家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通过支持或加入较弱的一方对抗强者,以维持地区之内的力量平衡,从而操纵局势。
英国的地缘位置非常特殊,它独立于欧洲大陆之外,是欧洲各国中唯一不需要在欧洲扩张便能维护本国最高利益的国家;但如果在欧洲大陆产生出一个称雄欧陆的强大帝国,那么,以其偏居一隅的岛国资源将难以与之对抗。经过审时度势,英国明确作出了维持和强化欧洲大陆均势格局的对外政策。在18~19世纪前后,英国一直充当欧洲大陆弱者一方盟友的角色,竭力阻挠先是法国,然后是德国和俄国登上欧洲霸主地位的可能性。
美国现在所处的位置与英国类似,东西两边两边都是大洋,周围没有强大的对手。为了阻止竞争对手挑战自己的世界老大地位,美国追求的是其他地区国家之间的相互对峙、在军力方面的相互平衡的状态。
如果这些地区出现一个军事强国,这个强国可以掌控比如东亚或者欧洲的时候,这个是美国极不情愿看到的,那美国就要采取措施,让这些地区重新恢复这种军事平衡。
怎么样恢复这军事平衡?美国的公开理由就是支持那里被压迫的人民来反抗威权,建立民主自由政府,这是他们的冠冕堂皇的口号。其实美国的做法就是跟现在它对乌克兰的做法一样,拱火,没有矛盾也要挑起矛盾,有矛盾就要把这矛盾扩大,直至扩大到战争爆发。
让这些地区的国家之间相互缠斗,相互打仗,打到美国的主要对手国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美国就下海了,它就下来收割胜利的果实。应该说一次大战二次大战,美国参战的模式跟这个都差不多。二次大战爆发后,美国参加对日作战,虽然直接原因是日本发起珍珠港事件,但是这只是让美国参战的时间提前了,即便日本不发动珍珍珠港事件,美国迟早要来参战,因为它要收割胜利果实。
美国这样一种冷战的理论和冷战的技巧,至今经常在使用,表明美国真是一个邪恶的国家,为了保住世界第一的这个位置,它真的在到处拱火,让世界各地陷入战争,用这些战争来耗尽竞争对手的国力,保护美国的和平。
回到台湾问题,假如我们真正要统一台湾的话,美国绝对会出手来干预,当然干预的手段不一定是美军直接驰援,有可能就是类似于俄乌战争这样的,以台湾为代理人不断挑衅大陆,诱发战争。
为什么说美国必然出手干预中国统一,因为两岸统一了,那么美国会认为,有利于美国的军事平衡就会被打破,按照美国的一贯做法,它是绝对不允许在东亚地区出现地区军事强国的。美国把印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动员起来跟中国对抗,即便就是在美国不参与的情况下,它也能够在东亚形成一种军事平衡,美国的目的就是这样的。
面对美国这样一种斗争策略,这样一种理论主张,我们该怎么对付?一个显而易见的做法就是美国越想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越不做。拜登政府现在越想什么?他想中国跟周边国家和地区互相缠斗,甚至爆发军事冲突,然后美国就像支持乌克兰一样,源源不断提供武器和情报来消耗我们的国力。美国还想把全世界的盟友全部纠集到一块,跟中国斗。
美国想的就是这个东西,那么我们就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你要我们跟别人打仗,那我们偏偏不打。或者是如果要打的话,肯定就是要有一招杀敌的把握。比如对台湾,如果台当局违反反分裂国家法,我军应该有在一周之内完全把台湾拿下的绝对把握,做到很快就把把这个危机解除了,不让其不断消耗我们的国力。如果没有这种把握的话,我们不能轻易的开启战争。
如果没有这种把握的话,该忍的就要忍。比如我们现在对印度,其实忍很久了,印度战争占领我们的藏南地区,我们现在根本没有解决的条件。如果我们为了藏南地区与印度开战,把国力耗掉了,美国再来坐收渔翁之利,甚至把我们轻易地在军事上也解决了,这划得来吗?划不来,所以跟这些国家有时候该忍的还得忍,没办法,要对付主要敌人。
因此,我们还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包括中间派,甚至包括美国的一些盟国,我们都要团结,就是避免美国希望出现的那种情况,诱使中国去跟一些美国以外的国家互相消耗国力。所以对于欧洲,我们肯定是要团结的。这个方针其实是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前些年我们比较冲动,沉不住气,为了香港问题,对欧洲多国议员进行了制裁,现在来看这个制裁对我们有正面作用吗?除了让国内的民众出一口气以外,从谋略方面来说的话,这个制裁没有起多大的作用,反而使欧洲各个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差了,更有利于美国逼迫欧洲各国一块围堵中国。
中国高层在与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时,针对中欧关系强调: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双方福祉,关乎全球稳定和繁荣。中国对欧政策将保持长期稳定,始终视欧洲为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一极,坚持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中方愿同欧方以今年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为契机,全面重启交流对话,稳固中欧友好合作主基调,探讨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这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对待欧洲的总方针,也就是要尽可能团结欧洲,增加美国逼迫欧洲国家选边站的难度。不仅对欧洲要如此,对待英日澳加韩也应如此。在它们彻底投靠美国之前尽量争取它们的中立,以双方互惠互利来鼓励这些国家拒绝美国要求它们与中国脱钩断链。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就应该更加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推进经济发展,努力改善民生问题,向全世界彰显中国的善良与责任担当。即便这些国家受美国挑唆对我们说三道四,我们的回击也要有理有据有节。
以经贸为桥梁,以军力为后盾,惠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成为我们对待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手段。
至于当前正在进行的对台军演,与邀请马英九访问大陆一起构成大陆对台关系的一体两面,既警告分裂势力,又要鼓励反独力量,还要不至于引发台湾民众太大的反感。这样做犹如刀尖上跳舞,操作难度不小。但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帮助岛内反独力量赢得台湾地区执政权,以台湾内部力量抵御美国以台制陆,从而废掉美国消耗中国国力的最大王牌。
应该说,这是粉碎美国遏制中国代价最小、最利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